2019年4月28日 星期日

三個策略提升服務覆蓋率,讓長照悲歌不再響起


三個策略提升服務覆蓋率,讓長照悲歌不再響起

三個策略提升服務覆蓋率,讓長照悲歌不再響起



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
依據國人的平均壽命和疾病型態等變數推估,國人一生中的長期照護需求時段約為7.3年:男性平均需要長期照護的時間為6.4年, 女性平均需要長期照顧的時間為8.2年。長照服務的涵蓋率,是全民都應高度關注的議題。
文:王竹語
兩年過去了,政府端出來的長照套餐依然豐盛,經費短缺的現實永遠都在,民眾抱怨依然,居服員仍舊有不滿之聲,因失能而需要長照的高齡者越來越多,而長照悲歌還是時有所聞:
  • 74歲陳姓婦人去年10月因不堪長期照護吳姓丈夫壓力,趁吳睡覺時,持鐵榔頭持續捶打吳男頭部13下,吳送醫急救不治,士林地檢署依殺人罪起訴陳。(聯合新聞網2019年3月7日
  • 一名55歲的吳姓男子疑似因為長期照顧85歲老父親加上經濟壓力,讓他身心俱疲,昨(10)日深夜他開車載父親外出,先在車上掐死父親之後再上吊輕生,結束自己跟父親的生命!(華視新聞網2019年1月11日)
  • 新北市土城一名38歲張姓男子,14日疑經濟狀況不佳、長期照顧久病的70歲父親壓力過大,遂注射10倍胰島素弒父,再向警方自首。(今周刊2018年11月15日)
身心障礙聯盟表示,民眾對「長期照顧政策」理解程度仍很有限,甚至僅有不到3成人知道長照2.0(2018年12月26日中時電子報)。
而根據關鍵評論網2018年〈【圖表】長照隱憂:老伴兼當看護比例急升,一天工作逾14小時〉一文,65歲以上的人,大約有4-5成的人不知道各縣市有日間照顧中心,提供日間照顧(47.97%的人不知道)、居家照護(34.93%不知道)、臨時住宿(又稱喘息服務)等服務,這些幫助可以使照顧者有所喘息,讓自己壓力不要那麼大。
我相信絕大多數民眾一定都可以明顯感到政府用力推動長照的決心,問題是政府「施力點」對不對?如果對了,夠不夠力?如果施力點對了也給力,那接下來是不是可以提高服務的涵蓋率?
好,就談涵蓋率,根據衛生福利部在民國101年10月22日發布的新聞稿,長照十年計畫服務人數每年超過10萬人,涵蓋率25%, 18%失能老人接受機構式長照服務。
五年半過去了,同一個衛生福利部,發布民國106年長照失能人口服務情形:居家式/社區式服務人口數涵蓋率15.42%;機構住宿式服務人口數涵蓋率12.14%。(資料來源:行政院第3600次會議,107年5月17日)
涵蓋率倒退的原因是什麼?我相信絕大多數民眾看了下方衛生福利部公布的媒體資訊傳遞,沒有人會說相關單位不用心宣傳。但數據擺在眼前:涵蓋率從25%掉到將近一半。為什麼?是哪裡出了問題?
研究指出,各縣市長照服務的人數與涵蓋率差異極大。就人數而言,使用長照服務人數最多的依序是高雄市、台南市、台中市、新北市與台北市等直轄市。非直轄市地區,使用長照服務人數最多的縣市,則是屏東縣、彰化縣、與南投縣。
然而,長照服務涵蓋率最高的,是台東縣、南投縣、澎湖縣、屏東縣、花蓮縣、嘉義縣等非都會型的縣市,這幾個縣市的長照服務涵蓋率均達18%以上。而台北市、新北市與桃園市等北部直轄市,長照服務的涵蓋率反而明顯較低,都不及7%。
不及7%!長照涵蓋率先是從25%經過五年半掉到將近一半,在《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.0效益評估報告》裡又看到這個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:不及7%。(來源:國家發展委員會託研究。中華民國106年12月)
陳景寧(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)試著為我們找出原因:
  1. 許多民眾誤以為「長照服務是給弱勢使用」,不知道一般戶也能補助。
  2. 許多民眾認定長照服務不好用,但再深究,大多數是「聽說的」,包括經常出現負面新聞,讓人沒信心。
  3. 民眾普遍覺得長照服務很複雜,不知道該如何使用,也不知道如何跟家人或長輩溝通。
我在此補充4. 許多民眾寧可自己照顧,所以沒有「積極去用」長照,關於此點,愛長照已有許多專文討論,在此不贅述。我想說的是提升長照服務涵蓋率策略:
一、中央發展新型服務
為強化家庭照顧者服務量能及增加服務可近性與涵蓋率,衛福部於107年6月公告徵求「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創新型計畫」,鼓勵縣市政府因地制宜發展在地服務,達到減輕家庭照顧者照顧負荷、增進其照顧協議及財務管理知能之目標。
本計畫採競爭型方案,針對縣市政府行政量能、服務品質及整體規劃等面向進行評核,通過縣市計有11案,冀透過創新型計畫資源挹注,發展符合在地需求之服務,強化家庭照顧者服務網絡。(詳《長照2.0推動情形與政策方向》衛生福利部107年10月19日)
二、結合各地願意投入長照服務的機構,一起建立完整的長照服務網
2013年頭城鎮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已達14.78%,加上身心障礙人口,推估總失能人口數約有1200人,但當時僅有168人使用「長照十年」相關服務,服務涵蓋率不到20%,屬於國內「長照資源不足地區」。
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在2013年申請加入衛福部計畫,並於隔年6月獲得核准,加入頭城鎮的長照服務行列。成功將頭城鎮長照服務涵蓋率從低於20%提升至58%。
三、鼓勵創意的多元推廣
為提升大眾對服務項目的瞭解,身心障礙聯盟2018年開發出「長照規劃師」桌遊,2019年起開始上架出售,盼提升長照人員、民眾對給付項目的瞭解。
根據林淑馨教授研究,日本經驗可以給我們五點啟示:
  1. 將公私協力概念融入長期照護政策;
  2. 長期照護制度的推行與地方自治的落實密切相關;
  3. 資訊公開對於政策執行的必要性;
  4. 服務內容應力求簡明化與區域化;
  5. 實物給付為積極性社會福利的表現。
(詳〈日本介護保險制度之初探:經驗與啟示〉,《文官制度季刊》第十卷第三期,民107年7月 頁1-28)
依據國人的平均壽命和疾病型態等變數推估,國人一生中的長期照護需求時段約為7.3年:男性平均需要長期照護的時間為6.4年, 女性平均需要長期照顧的時間為8.2年。長照服務的涵蓋率,是全民都應高度關注的議題。

2019年4月12日 星期五

張宇為袁惟仁成立基金(袁惟仁癱坐輪椅透氣 氣切啞口眼神交流)

張宇為袁惟仁成立基金

台灣音樂人袁惟仁去年10月在上海因腦出血昏迷,同年12月病情好轉即送返台灣接受治療。台灣《蘋果新聞網》本月5日影到癱坐輪椅的袁惟仁鼻子插上胃管,身上蓋上大毛巾,在親友陪同下到湖邊曬太陽,隔天歌手張宇夫婦也有到病房探望。
據知袁惟仁目前右半邊麻痹不能動,左半邊還算靈活,出事後他全面停工,面對龐大醫療費,有指張宇計劃成立照護袁惟仁基金。有傳袁惟仁家人有意帶他回台東療養,袁惟仁所屬公司宇朕娛樂表示尊重袁家人意願:「我們願意出錢,邀請袁惟仁的音樂界好友替他盡快出歷年音樂精選集,長遠來看有了版稅收入,可負擔醫療復健或生活費。」
撰文:楊定 






袁惟仁醫療費龐大 好友張宇挺身募款


7k 人追蹤
追蹤
鏡週刊


小胖袁惟仁去年10月在上海因意外跌倒引發腦溢血,同時間發現腦內腫瘤,經過近半年來的治療,未來仍得持續照護,好朋友張宇發起小胖基金募款活動,他說:「小胖的日後照護是長期的,經濟上是目前最需要被考量的。」
為了好友袁惟仁的照顧基金,張宇特別製作圖表,希望能幫忙募款,他設計了臨時救援與長期救援,前者是一次性,後者則是一年捐2萬,期限是無限期,圈內藝人如黃子佼、陳子鴻及游鴻明紛紛表達願伸援手救助,而前妻陸元琪與兒子袁義也留言表達感激。
此次,張宇挺身而出為小胖募款,因擔心袁惟仁母親無力負擔龐大的醫療費用,才會有此一想法,並親自解說募款過程與理由。張宇與袁惟仁相識多年,當年兩人都是駐唱歌手,在小胖介紹下,張宇得以出道,並走紅多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