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6月30日 星期一

長期照護 創造高齡軟實力





長期照護 創造高齡軟實力



本報舉辦「長期照護座談會」,邀請專家學者意見交流,圖由右至左為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副教授張冠群、壽險公會祕書長洪燦楠、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林雪蓉、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司長鄧素文、中國電視公司董事長林聖芬、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主任唐震寰、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吳玉琴、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。
本報舉辦「長期照護座談會」,邀請專家學者意見交流,圖由右至左為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副教授張冠群、壽險公會祕書長洪燦楠、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林雪蓉、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司長鄧素文、中國電視公司董事長林聖芬、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主任唐震寰、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吳玉琴、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。

「老人照護其實能有很多元的發展,甚至創造出台灣的高齡軟實力,老化其實不是危機而是契機和轉機!」銀髮海嘯席捲台灣,老人照護成為社會不可承受之重,但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直言,若能借力使力發展出更多元老人服務,反而能創造台灣的新生機!
上長者高達269萬人,占全人口的11.53%,2025年更將跨越20%大關,有鑒於此,本報26日舉辦「長期照護座談會」,邀請政府、學者、產業及民間團體意見交流,盼梳理出更貼近民眾的長照願景。
長照非僅老有所養
座談會主持人、中國電視公司董事長林聖芬說,長期照護近來成為熱門議題,但並非是趕時髦,而是現實不論客觀、主觀層面,長照都有發展的必要性,長照不只是老有所養,如何樂齡、有尊嚴的過老年生活,應可以有更多的新思維。
「長者就是大家的老寶貝!」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祕書長吳玉琴認為,「安心老、自在走」,讓年長者能在熟悉的環境裡終老是最好的安老模式,但目前的長照服務缺乏彈性,服務若能以老人需求為中心思考,才能提供更多元的服務。
建置社區照護網絡
林依瑩指出,老人照護是很大的負擔,但其實老人活動範圍不出500公尺,若以「一村里一據點」為目標,讓村里為單位發展社區關懷照護據點,把社區網絡照護建置起來,就是最好的老人預防照顧服務。
老年人口成長驚人
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主任唐震寰指出,相較於全亞洲平均值只有10%的老年人口,2025年台灣老年人口將達475萬人,占全人口20%,而其醫療花費將高達台灣整體醫療費用的61.8%;到了2050年國內年長者將占全人口的40%,遠高於全亞洲20%,台灣老化程度與速度遠高於其他國家,照護課題日益嚴峻!
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秘書長洪燦楠指出,若高齡化是台灣不可避免的課題,在政府資源有限情況下,如何把危機轉變成一個經濟發展的新契機,是政府可以思考的問題。
光靠政府負擔沉重
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副教授張冠群指出,長照永續發展的困境,包括人力、物力兩層面。長照發展光靠政府,財政負擔沉重,非營利組織其實也撐得很辛苦,兩難情況下,「社會企業」也許是可嘗試的方向,達到永續經營。
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長鄧素文說,行政院日前推出全人照護計畫,長照服務就是其中一環,衛福部預計105年完成社政和衛福長照資源的整合,未來將努力發展本國照護人力,讓照護人力運用更有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