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

長期看護險中也有類長看險,讓理賠更明確


特定傷病類長看險理賠更明確




▲台灣65歲以上失能人口占老年人口比率約16%,約41萬人,而台灣外籍看護人數約20萬人,長期照護需求與日俱增。(本報系資料照片)
▲台灣65歲以上失能人口占老年人口比率約16%,約41萬人,而台灣外籍看護人數約20萬人,長期照護需求與日俱增。(本報系資料照片)


▲鍾護特定傷病終身保險。
▲鍾護特定傷病終身保險。


▲鍾護特定傷病終身保險。
▲鍾護特定傷病終身保險。


鍾康、鍾護比較表
鍾康、鍾護比較表

長期照護需求與日俱增,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,100年台灣失能人口占全國人口比率約2.98%(約66萬人),其中65歲以上失能人口占老年人口比率約16%(約41萬人),而台灣外籍看護人數約20萬人,這樣供需失衡的問題,僅是冰山一角,不久將來台灣更會面臨少子化、高齡化衝擊,屆時台灣長照問題將一一浮出檯面。
而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,台灣長照機構病人類型當中,以腦中風所占比44%高居第一,其次為失智症10%、顱內傷害6%。
國泰人壽商品行銷企劃科副理凃薏如表示,有鑑於長期看護狀態與部分特定傷病相關聯,因此,國泰人壽推出兩款分期給付的特定傷病終身保險「鍾康特定傷病終身保險」及「鍾護特定傷病終身保險」,針對腦中風、阿爾茲海默症、嚴重頭部創傷、帕金森氏症等9項易導致長照狀態的特定傷病,每年給付特定傷病保險金至身故或99歲;罹病後每年給付保險金的特性,與長期看護險給付方式相似,所以也被稱為「類長看險」。
特定傷病險保障多
發生長期看護後平均照護時間高達7.3年,假設每月照護費用2.5萬元(新台幣,下同)計算,平均照護費用支出就高達220萬,對於一般家庭而言,是相當沉重負擔,凃薏如表示,透過「鍾護特定傷病終身保險」,及早規劃便能以較少保費預備未來長期照護費用,以35歲女性為例,保額2.5萬,年繳保費3.3萬(繳費20年期),萬一不幸罹患特定傷病,每年可領取30萬特定傷病保險金,若於繳費期間內罹患特定傷病,還可豁免續期保費。
年輕族群應及早規劃
此外,考量國人喜好儲蓄累積資產,另一款「鍾康特定傷病終身保險」特別設計在保險單第30年度末按年繳應繳保險費總和領回生存保險金,且保障持續終身有效。以40歲男性投保國泰人壽「鍾康特定傷病終身保險」保額2萬為例,年繳保費約6.5萬元,繳費20年期, 70歲時將可領取生存保險金約131萬元,資金不僅可靈活運用,保障更是持續有效。
倘若60歲時,不幸罹患特定傷病,首年將領取36萬保險金理賠,往後,每年仍可領取24萬特定傷病保險金,且保單第30年度末仍可領回生存保險金,假設保戶於80歲身故,累計保險給付金額約為623萬,透過保險規劃轉嫁照護支出的風險,同時滿足儲蓄、資產累積的需求。
國泰人壽建議,年輕族群更是應該及早規劃完整的長期看護保障,愛自己也是愛家人最好的方式。

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

長照險提早保 財務負擔降


長照險提早保 財務負擔降


 
【陳瑩欣╱台北報導】重大疾病有年輕化的跡象,中信人壽表示,長期照護險並不是老年人專利,國人在高血壓、慢性肺疾、癌症等疾病,都已經有了年輕化趨勢,因此建議民眾投保時可先了解家族的病史及個人所需求的醫療品質,來設定投保額度,防範可能發生長期看護的風險。
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顯示,需要長期照護人口以45~64歲的醫療費用最高,其次為15~44歲,顯示長期看護需求並非老人專利。
理專表示,年輕時投保終身型的保單,保障期間可相對拉長,較為有利。

45~64歲醫療費最高

中信人壽行政長卓長興說,若以1位台籍看護每日24小時需2000元估計,1年便需花費72萬元,長期照護費用將成為家人的沉重負荷,民眾若希望年老失能後,還可持續有保險給付,可考慮透過「終身健康險」強化自身保障。
部分業者也推出終身健康險,將罹患重大疾病及特定傷病做為給付條件,再加上提供確診後的生活照護保險金保證給付機制,將重大傷病保險保障延伸至罹病後的生活照護,減輕財務負擔。 
有話要說 投稿「即時論壇」

onlineopinions@appledaily.com.tw

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

長期照護 真的真的真的需要很多錢


  • 2013-06-29 
  • 第295期

長期照護 需要很多錢

  • 文/葉惠娟



看完影片是否知道未來長期看護險將會是必需的保險呢?
趁現在保費還沒調漲,可以盡早規劃,免得現在拒絕保險,以後被保險拒絕喔

年輕時很難想像,年紀大了雖然還能行動卻需要隨時有人照護的情況,大多數人也無法預測,自己是不是下一個需要長期看護的人。透過照護實例,每個人都可以及早體會未雨綢繆的重要。

一九四五年二次大戰結束,戰後嬰兒潮湧現,每年的新生兒都超過二十五萬人,而且連續二十年每年都創新高。一轉眼,六十年過去,嬰兒潮變成銀髮族,也開始陸續退出就業市場。過去這群嬰兒潮創造財富、累積財富,有能力置產、送子女出國留學……,現在健康退化、體力大不如前,甚至在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協助,在他們身邊的不一定是子女,反而是他們亟需有人照顧的銀髮父母。

投入安養、長期照護十七年的台北市至善老人安養護中心主任鍾美蘭說,安養護機構收住的對象為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輩,入住越久,生活上需要的照護越多,當長輩完全臥床,如果在家中自行照顧,對於照顧者而言是非常吃力的。

談起長期照護,馬偕醫院附設護理之家護理長李莉表示,相較於養護機構,護理之家收住的對象沒有年齡限制,服務對象較廣,需要長期照護的嚴重程度也比較高,過去曾有十九歲年輕人因車禍入住,而目前最年輕的對象是一位已入住五年的六十一年次女性。 

健康入住機構十年 至少得準備三百萬元


(這個就我知道內湖的康寧會館是標準的健康入住機構,300萬真的不太夠!)





古代有「人生七十古來稀」的說法,而現代醫療科技進步,若說「人生七十才開始」、「九十不稀奇」可一點都不誇張。根據內政部統計,截至去(二○一二)年底,六十五歲以上長輩計有二六○萬一五二人,占總人口十一.一五%,而截至去年十月重陽節,百歲人瑞也已多達一八七六人,比前年增加了三八七人。

以鍾美蘭她所服務的機構為例,四百位長輩當中,就有六位百歲人瑞,九十歲以上則近百人,八十歲以上加總占三分之二,安養區的健康長輩則通常是七、八十歲才入住。

生活可以自理的健康長輩入住機構,大多是因為配偶已身故,而且沒有子女同住,認識的老友也一一往生,住到機構一方面可以讓子女安心,另一方面可以交朋友,有些則是夫妻倆年紀都大了,體力大不如前,萬一發生甚麼狀況彼此無法互相照顧,又沒有子女在身邊,住到機構可以即時得到專業協助。

鍾美蘭說,健康長輩大多喜歡一個人住,以她所服務的機構來說,就有十坪與十五坪兩種房間可供選擇,包括食、宿,單人房十坪每月收費二.四萬元,十五坪每月收費三.五四萬元。夫妻同住的雙人房,十坪每月收三.四萬元,十五坪每月收三.九八萬元,入住時需要繳交保證金,約一.五個月的照護費。(詳附表)

以居住十坪房型十年為例,未加計洗衣、就醫、超過基本電費的額外用電等費用,且不考慮其間可能發生收費調漲的情況,單人房照護費就要二八八萬元,加上四萬元保證金,一個人必須準備近三百萬元才能安心入住。若是夫妻兩人住雙人房,則每個月要多一萬元,十年至少要價四一三萬元。


想要在機構安享金色黃昏,可得提早做財務規劃才行。
長照應由家人負責 傳統觀念釀悲劇

至於身上有鼻胃管與尿管等管路、長期臥床的長輩,由專業機構協助照顧,除了可以讓長輩獲得比較好的照顧之外,還可以彌補照護缺口、減輕家人照顧重擔。

鍾美蘭說,把失能、失智的長輩或另一半送到養護機構者,常常必須面對不孝、不忠等社會壓力。台灣仍存在長輩生病理應由其他家人照顧,以及每個人即使生病仍希望在家終老的傳統觀念,這樣的觀念也使得很多家庭把需要專業照顧的生病家人留在家裡,而不問照顧者是否有能力負擔,光以長期臥床者至少每兩個小時需要拍背、翻身以避免褥瘡這件事來看,對很多照顧者來說就是很大的身心壓力。而許多長照悲劇往往在照顧者心力交瘁的情況下發生



對於家屬因為不堪負荷而將需要長期照護的家人送到機構,李莉深有所感。

李莉說,每次看到長期照護悲劇躍上媒體版面,都感到非常心疼,如果子女、鄰居、親友能夠及早發現照顧者承受的身心煎熬,及早採取因應措施,尋求政府提供的居家、社區的協助,或透過機構協助,長照悲劇就不會一再上演。

鍾美蘭分享,三個月前一位八十餘歲的阿嬤把腦中風的同齡阿公送入機構,當時子女、鄰居、親戚都對阿嬤很不諒解,使得阿嬤有很深的罪惡感,然而批評的人忽略了,阿公生活起居都需要有人協助,雖然這對老夫妻有子女同住,但是子女都有工作,照顧的責任全都落在阿嬤身上,一個八十幾歲的阿嬤要照顧坐輪椅的阿公談何容易。

鍾美蘭說,阿嬤幾乎每天都到機構來看阿公,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陪著阿公散步、作復健,希望阿公不要退化得太快,兩人的牽手情令人動容,而這些是外人看不到的。
在機構照顧十年 可以買一棟房子

不過,入住機構、減輕照顧重擔,是需要準備一筆照護基金的。

鍾美蘭說,有一位因腦中風致下半身無法行動的伯伯入住時七十八歲,現在已經近九十歲了,雖然伯伯的下半身仍舊癱瘓,但是因為照顧得當,還能夠不靠鼻胃管自己進食,當時送長輩到機構的已婚女兒,也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就說,爸爸在機構照顧十年,可以買一棟房子了。




養護區的照顧,分為一般養護與需臥床的長期照護。鍾美蘭說,照護費以床計費,每間房三或四張床,一般養護每月含食、宿收費三萬元,長期照護每月三.五萬元,保證金為二個月的照護費,以一般養護照顧十年為例,未加計醫療、營養、耗材、尿布等支出,照顧費加保證金總計三六六萬元,對一般家庭而言是很重的負擔。

氧氣、抽痰管、尿片、管灌食物

每月近二萬元 長照機構的入住費用不便宜,其他費用也很可觀,一些使用頻率很高又不能重複使用的耗材,對家人而言是另一項很沉重的負擔。

有些長照病患必須仰賴氧氣,例如氣切病患,就需額外支出氧氣費,有的機構氧氣費以小時計收,一個月光是氧氣費就超過萬元。自行在家照護者可以購買氧氣桶,每桶三百元,二小時就用光了,也可以買氧氣製造機,約二~三萬,但是氧氣製造機供氧不穩定,僅適合需要少量氧氣的被照顧者。

有些病患需要定時抽痰照護,李莉說,抽痰管使用一次就得拋棄,抽痰頻率因人而異,如果每天抽痰八次,一個月就需要二四○根,每一包五十根,約需六包,每包抽痰管約需三百元,一個月一八○○元,自行購買者要留意千萬不要貪便宜買到不肖業者販售的回收管。

尿布需求也很可觀,尿片通常每三小時換用一片,一天約需六~八片,各廠牌尿片市售價格不一,若以每片十元計算,共花費八十元,一個月則約支出二千多元。據統計,入住護理之家的長輩如需使用尿布,平均每個月需二千五百元~三千元。
此外置放鼻胃管的被照護者,還會產生營養補充品費用,流質管灌食物,每天六罐,每罐以五十元計,一天就要三百元,一個月九千元。

這些耗材等額外支出,保守估計一個月至少得花一萬九八○○元。


因應長壽、長照風險 有備才能無患 每天早晨睜開眼,能夠自行下床、呼吸新鮮空氣,對許多人是再平常不過的事,但對於年事已高、生活無法自理甚至需要依賴氧氣呼吸的人而言,自在的行動、自由的呼吸是多麼遙不可及的事。

年輕時很難想像,年紀大時雖然還能行動卻需要隨時有人照護的情況,而身體健康的人也無法預測,自己是不是下一個需要長期看護的人,對於長壽風險、長期看護風險,必須及早有準備日後才能無患。






~精彩全文與圖表詳見7月號(295期)現代保險健康+理財雜誌http://www.rmim.com.tw,請至各大連鎖書店購買,或訂閱現代保險健康+理財雜誌~